"讲一讲 Spring Bean 的生命周期",这算是一道非常经典的面试题了!
如果没有研究过 Spring 源码,单纯去背面试题,这个问题也是可以回答出来的,但是单纯的背缺乏理解,而且面试一紧张,就容易背岔了。
在前面的文章中,给大家分析了 Spring 中 Bean 的创建是在 createBean
方法中完成的。在该方法中,真正干活的实际上是 doCreateBean
方法,具体位置在 AbstractAutowireCapableBeanFactory#doCreateBean
,大家在面试时候常被问到的 Spring Bean 的生命周期,实际上就是问 doCreateBean
方法的执行逻辑。
doCreateBean
方法整体上来说,干了四件事:
- Bean 的实例化。
- Bean 属性填充。
- Bean 初始化。
- Bean 销毁方法注册。
这里大家注意区分 实例化 和 初始化 两个方法,实例化是指通过反射创建出来 Bean 实例的过程,而初始化则是调用一些回调函数进行 Bean 的一些预处理。
1、实例化 {#1实例化}
// Instantiate the bean.
BeanWrapper instanceWrapper = null;
if (mbd.isSingleton()) {
instanceWrapper = this.factoryBeanInstanceCache.remove(beanName);
}
if (instanceWrapper == null) {
instanceWrapper = createBeanInstance(beanName, mbd, args);
}
Object bean = instanceWrapper.getWrappedInstance();
Class<?> beanType = instanceWrapper.getWrappedClass();
if (beanType != NullBean.class) {
mbd.resolvedTargetType = beanType;
}
这段代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到一个 Bean 实例。获取之前先去检查如果有该 Bean 尚未完成的 factoryBean
实例就先移除掉。
createBeanInstance
方法就是大家闭着眼睛也能猜出来的通过反射创建 Bean 实例的过程,最后我们拿到的 Bean 实例就是这个 Bean。
实例化完成之后,还有两个小细节。
一个是预留了后置处理器修改 BeanDefinition
的接口,在这里可以对 BeanDefinition
进行修改,这块通常用来处理通过注解注入值的情况,这个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有详细介绍过。
另外一个则是对于循环依赖的处理。这里要做的工作就是根据当前 Bean 的情况,将 Bean 存入到三级缓存中(二级缓存中不存):
boolean earlySingletonExposure = (mbd.isSingleton() && this.allowCircularReferences &&
isSingletonCurrentlyInCreation(beanName));
if (earlySingletonExposure) {
addSingletonFactory(beanName, () -> getEarlyBeanReference(beanName, mbd, bean));
}
2、属性填充 {#2属性填充}
populateBean(beanName, mbd, instanceWrapper);
这一句就是属性填充的环节了。属性填充就是一个 Bean 中我们通过各种注解如 @Autowired
等注入的对象,@Value
注入的字符串,这些统一都在 populateBean
中进行处理。
3、初始化 {#3初始化}
exposedObject = initializeBean(beanName, exposedObject, mbd);
初始化主要是干这样四件事:
protected Object initializeBean(String beanName, Object bean, @Nullable RootBeanDefinition mbd) {
invokeAwareMethods(beanName, bean);
Object wrappedBean = bean;
if (mbd == null || !mbd.isSynthetic()) {
wrappedBean = applyBeanPostProcessorsBeforeInitialization(wrappedBean, beanName);
}
try {
invokeInitMethods(beanName, wrappedBean, mbd);
}
catch (Throwable ex) {
throw new BeanCreationException(
(mbd != null ? mbd.getResourceDescription() : null), beanName, ex.getMessage(), ex);
}
if (mbd == null || !mbd.isSynthetic()) {
wrappedBean = applyBeanPostProcessorsAfterInitialization(wrappedBean, beanName);
}
return wrappedBean;
}
invokeAwareMethods
:如果当前 Bean 实现了Aware
接口,那么Aware
接口相关的方法就在invokeAwareMethods
方法中被触发。applyBeanPostProcessorsBeforeInitialization
:这个是执行BeanPostProcessor#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
方法。invokeInitMethods
:这个里边是干两件事,如果我们的 Bean 实现了InitializingBean
接口,那么该接口中的afterPropertiesSet
方法就在这里被触发;另一方面就是如果我们通过配置文件 Bean 的初始化方法(XML 文件中的init-method
属性),那么也会在这里被触发。applyBeanPostProcessorsAfterInitialization
:这个是执行BeanPostProcessor#postProcessAfterInitialization
方法。
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,通过在 XML 文件中配置的
init-method
属性,这个是在第 3 步被触发执行的;但是如果是通过@PostConstruct
注解标记的 Bean 的初始化方法,则是通过BeanPostProcessor
来处理的,具体是在InitDestroyAnnotationBeanPostProcessor#postProcessBeforeInitialization
方法中处理的。这两种看起来作用类似的 Bean 初始化方法,底层处理逻辑并不相同。
初始化完成之后,还有一个关于循环依赖的处理和判断。
if (earlySingletonExposure) {
Object earlySingletonReference = getSingleton(beanName, false);
if (earlySingletonReference != null) {
if (exposedObject == bean) {
exposedObject = earlySingletonReference;
}
else if (!this.allowRawInjectionDespiteWrapping && hasDependentBean(beanName)) {
String[] dependentBeans = getDependentBeans(beanName);
Set<String> actualDependentBeans = new LinkedHashSet<>(dependentBeans.length);
for (String dependentBean : dependentBeans) {
if (!removeSingletonIfCreatedForTypeCheckOnly(dependentBean)) {
actualDependentBeans.add(dependentBean);
}
}
if (!actualDependentBeans.isEmpty()) {
throw new BeanCurrentlyInCreationException(beanName,
"Bean with name '" + beanName + "' has been injected into other beans [" +
StringUtils.collectionToCommaDelimitedString(actualDependentBeans) +
"] in its raw version as part of a circular reference, but has eventually been " +
"wrapped. This means that said other beans do not use the final version of the " +
"bean. This is often the result of over-eager type matching - consider using " +
"'getBeanNamesForType' with the 'allowEagerInit' flag turned off, for example.");
}
}
}
}
这段代码主要是防止 Spring 容器中创建出来的当前 Bean 和被其他 Bean 所依赖的 Bean 不是同一个。例如有 A 和 B 两个类,Spring 根据既有配置,给 A 生成了代理类,但是 B 引用的并不是 A 的代理对象,而是 A 的原始对象,此时就会有问题。所以这里主要是去判断,确保容器中和被使用的 A 是同一个。
检查的思路就是先去二级缓存中查找,二级缓存中如果存在,说明这个 Bean 因为循环依赖的原因已经被引用过了(被引用过的 Bean 会存入到二级缓存中),此时去判断 exposedObject
和 Bean 是否为同一个 Bean,正常情况下,这两个当然是同一个 Bean,因为 exposedObject
和 Bean 指向同一个内存地址。什么情况下,这两个 Bean 会不同呢?如果在 Bean 的后置处理器中,我们使用新的 Bean 替换了旧的 Bean,就会导致最终拿到的 exposedObject
和 Bean 两个变量指向的地址不再相同。如果不相同,就要检查当前 Bean 是否有被容器中的其他 Bean 所依赖了,如果有,并且使用了当前 Bean 的 Bean 还正在创建中,那么就赶紧删除掉重新创建,如果使用了当前 Bean 的 Bean 已经创建完成了,那就没办法了,只能抛出异常了。
4、销毁 {#4销毁}
销毁并不是说要立马把 Bean 给销毁掉,这 Bean 刚创建出来还没使用呢,怎么就给销毁了呢?
这里的销毁是说把 Bean 的销毁方法先记录下来,将来需要销毁 Bean 或者销毁容器的时候,就调用这些方法去释放 Bean 所持有的资源。
// Register bean as disposable.
try {
registerDisposableBeanIfNecessary(beanName, bean, mbd);
Bean 的销毁方法可以通过注解或者是 XML 文件进行配置。使用注解的话就是 @PreDestroy
注解,被该注解标记的方法可以在 Bean 销毁之前执行,我们可以在该方法中释放资源;也可以使用 XML 文件进行配置 destroy-method=""
,通过该属性指定 Bean 销毁时候需要执行的方法。另外,当前 Bean 也可以通过实现 DisposableBean
接口,并重写该接口中的 destroy
方法,那么容器销毁的时候,这个方法会被自动调用以释放资源。
除了这三种常见的方法之外,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如果当前 Bean 实现了 AutoCloseable
接口,那么当前类中如果存在名为 close
的方法或者名为 shutdown
的方法,那么对应的方法就会被自动调用。
完,整个 Spring Bean 的生命周期大致如上。
Ref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-C6CMbaPLLRkJnC0DCMIM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