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工具盒子

依楼听风雨
笑看云卷云舒,淡观潮起潮落

写给开发人员的实用密码学(三)—— MAC 与密钥派生函数 KDF

本文主要翻译自 Practical-Cryptography-for-Developers-Book,笔者补充了 HMAC 的 Python 实现以及 scrypt 使用示例。

一、MAC 消息认证码 {#一mac-消息认证码}

MAC 消息认证码,即 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,是用于验证消息的一小段信息。换句话说,能用它确认消息的真实性------消息来自指定的发件人并且没有被篡改。

MAC 值通过允许验证者(也拥有密钥)检测消息内容的任何更改来保护消息的数据完整性及其真实性。

一个安全的 MAC 函数,跟加密哈希函数非常类似,也拥有如下特性:

  • 快速:计算速度要足够快
  • 确定性:对同样的消息跟密钥,应该总是产生同样的输出
  • 难以分析:对消息或密钥的任何微小改动,都应该使输出完全发生变化
  • 不可逆:从 MAC 值逆向演算出消息跟密钥应该是不可行的。
  • 无碰撞:找到具有相同哈希的两条不同消息应该非常困难(或几乎不可能)

但是 MAC 算法比加密哈希函数多一个输入值:密钥,因此也被称为 keyed hash functions,即「加密钥的哈希函数」。

如下 Python 代码使用 key 跟 消息计算出对应的 HMAC-SHA256 值:

|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 | 1 2 3 4 5 6 7 8 9 10 | python import hashlib, hmac, binascii key = b"key" msg = b"some msg" mac = hmac.new(key, msg, hashlib.sha256).digest() print(f"HMAC-SHA256({key}, {msg})", binascii.hexlify(mac).decode('utf8')) # => HMAC-SHA256(b'key', b'some msg') = 32885b49c8a1009e6d66662f8462e7dd5df769a7b725d1d546574e6d5d6e76ad |

HMAC 的算法实际上非常简单,我参考 wiki/HMAC 给出的伪码,编写了下面这个 Python 实现,没几行代码,但是完全 work:

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 |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| python import hashlib, binascii def xor_bytes(b1, b2): return bytes(a ^ c for a, c in zip(b1, b2)) def my_hmac(key, msg, hash_name): # hash => (block_size, output_size) # 单位是 bytes,数据来源于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HMAC hash_size_dict = { "md5": (64, 16), "sha1": (64, 20), "sha224": (64, 28), "sha256": (64, 32), # "sha512/224": (128, 28), # 这俩算法暂时不清楚在 hashlib 里叫啥名 # "sha512/256": (128, 32), "sha_384": (128, 48), "sha_512": (128, 64), "sha3_224": (144, 28), "sha3_256": (136, 32), "sha3_384": (104, 48), "sha3_512": (72, 64), } if hash_name not in hash_size_dict: raise ValueError("unknown hash_name") block_size, output_size = hash_size_dict[hash_name] hash_ = getattr(hashlib, hash_name) # 确保 key 的长度为 block_size block_sized_key = key if len(key) > block_size: block_sized_key = hash_(key).digest() # 用 hash 函数进行压缩 if len(key) < block_size: block_sized_key += b'\x00' * (block_size - len(key)) # 末尾补 0 o_key_pad = xor_bytes(block_sized_key, (b"\x5c" * block_size)) # Outer padded key i_key_pad = xor_bytes(block_sized_key, (b"\x36" * block_size)) # Inner padded key return hash_(o_key_pad + hash_(i_key_pad + msg).digest()).digest() # 下面验证下 key = b"key" msg = b"some msg" mac_ = my_hmac(key, msg, "sha256") print(f"HMAC-SHA256({key}, {msg})", binascii.hexlify(mac_).decode('utf8')) # 输出跟标准库完全一致: # => HMAC-SHA256(b'key', b'some msg') = 32885b49c8a1009e6d66662f8462e7dd5df769a7b725d1d546574e6d5d6e76ad |

MAC 与哈希函数、数字签名的区别 {#mac-与哈希函数数字签名的区别}

上一篇文章提到过,哈希函数只负责生成哈希值,不负责哈希值的可靠传递。

而数字签名呢,跟 MAC 非常相似,但是数字签名使用的是非对称加密系统,更复杂,计算速度也更慢。

MAC 的功能跟数字签名一致,都是验证消息的真实性(authenticity)、完整性(integrity)、不可否认性(non-repudiation),但是 MAC 使用哈希函数或者对称密码系统来做这件事情,速度要更快, 算法也更简单。

MAC 的应用 {#mac-的应用}

1. 验证消息的真实性、完整性 {#1-验证消息的真实性完整性}

这是最简单的一个应用场景,在通信双向都持有一个预共享密钥的前提下,通信时都附带上消息的 MAC 码。接收方也使用「收到的消息+预共享密钥」计算出 MAC 码,如果跟收到的一致,就说明消息真实无误。

注意这种应用场景中,消息是不保密的!

2. AE 认证加密 - Authenticated encryption {#2-ae-认证加密---authenticated-encryption}

常用的加密方法只能保证数据的保密性,并不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。

而这里介绍的 MAC 算法,或者还未介绍的基于非对称加密的数字签名,都只能保证数据的真实性、完整性,不能保证数据被安全传输。

而认证加密,就是将加密算法与 MAC 算法结合使用的一种加密方案。

在确保 MAC 码「强不可伪造」的前提下,首先对数据进行加密,然后计算密文的 MAC 码,再同时传输密文与 MAC 码,就能同时保证数据的保密性、完整性、真实性,这种方法叫 Encrypt-then-MAC, 缩写做 EtM. 接收方在解密前先计算密文的 MAC 码与收到的对比,就能验证密文的完整性与真实性。

AE 有一种更安全的变体------带有关联数据的认证加密 (authenticated encryption with associated data,AEAD)。AEAD 将「关联数据(Associated Data, AD)」------也称为「附加验证数据 (Additional Authenticated Data, AAD)」------绑定到密文和它应该出现的上下文,以便可以检测和拒绝将有效密文"剪切并粘贴"到不同上下文的尝试。 AEAD 用于加密和未加密数据一起使用的场景(例如,在加密的网络协议中),并确保整个数据流经过身份验证和完整性保护。换句话说,AEAD 增加了检查某些内容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的能力。

我们会在第六章「对称加密算法」中看到如何通过 Python 使用 AEAD 加密方案 AES-256-GCM.

3. 基于 MAC 的伪随机数生成器 {#3-基于-mac-的伪随机数生成器}

MAC 码的另一个用途就是伪随机数生成函数,相比直接使用熵+哈希函数的进行伪随机数计算,MAC 码因为多引入了一个变量 key,理论上它会更安全。

这种场景下,我们称 MAC 使用的密钥为 salt,即盐。

|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 | 1 | fallback next_seed = MAC(salt, seed) |

二、KDF 密钥派生函数 {#二kdf-密钥派生函数}

我们都更喜欢使用密码来保护自己的数据而不是二进制的密钥,因为相比之下二进制密钥太难记忆了, 字符形式的密码才是符合人类思维习惯的东西。

可对计算机而言就刚好相反了,现代密码学的很多算法都要求输入是一个大的数字,二进制的密钥就是这样一个大的数字。因此显然我们需要一个将字符密码(Password)转换成密钥(Key)的函数,这就是密钥派生函数 Key Derivation Function.

直接使用 SHA256 之类的加密哈希函数来生成密钥是不安全的,因为为了方便记忆,通常密码并不会很长,绝大多数人的密码长度估计都不超过 15 位。甚至很多人都在使用非常常见的弱密码,如 123456 admin 生日等等。这就导致如果直接使用 SHA256 之类的算法,许多密码将很容易被暴力破解、字典攻击、彩虹表攻击等手段猜测出来!

也有些如 HKDF(HMAC-based KDF) 之类的 KDF 算法用于生成密钥,但它们不适合用于用户密码。HKDF 的特点是计算速度快,因此它只适合用于输入熵比较高的场景,比如将 DHKE 的共享密钥转换成对称加密算法的密钥。如果用 HKDF 来从用户密码生成密钥,那么密码的熵就太低了,将很容易被暴力破解!

KDF 目前主要从如下三个维度提升 hash 碰撞难度:

  1. 时间复杂度:对应 CPU/GPU 计算资源
  2. 空间复杂度:对应 Memory 内存资源
  3. 并行维度:使用无法分解的算法,锁定只允许单线程运算

主要手段是加盐,以及多次迭代。这种设计方法被称为「密钥拉伸 Key stretching」。

KDF 的工作示意图如下:

因为相比其他加密哈希算法,KDF 具有一个独特属性------计算速度很慢,而且从设计上就使其计算速度难以提升,所以 KDF 也被称作「慢哈希算法」。

KDF 计算速度的「慢」是相对而言的,对于普通用户而言,KDF 通常只需要在登录时被执行一次,因此慢这么一点点完全可以接受,而且用户也完全有足够的资源执行这个 KDF 函数。但是如果一个黑客想要通过 Hash 碰撞来猜测出用户的密码,那它就必须执行海量的 KDF 计算,这个时候 KDF 的威力就显现出来了------黑客将需要提供海量的 CPU/GPU 计算资源、海量的内存资源才能完成目标,而这显然得不偿失,这样 KDF 就确保了用户密码的安全性。

目前比较著名的 KDF 算法主要有如下几个:

  1. PBKDF2: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加密 KDF 算法,目前已经不推荐使用。
  2. Bcrypt:安全性在下降,用得越来越少了。不建议使用。
  3. Scrypt:可以灵活地设定使用的内存大小,在 argon2 不可用时,可使用它。
  4. Argon2:目前最强的密码 Hash 算法,在 2015 年赢得了密码 Hash 竞赛。

如果你正在开发一个新的程序,需要使用到 KDF,建议选用 argon2/scrypt.

Python 中最流行的密码学库是cryptographyrequests 的底层曾经就使用了它(新版本已经换成使用标准库 ssl 了),下面我们使用这个库来演示下 Scrypt 算法的使用:

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| |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| python # pip install cryptography==36.0.1 import os from cryptography.hazmat.primitives.kdf.scrypt import Scrypt salt = os.urandom(16) # derive kdf = Scrypt( salt=salt, length=32, n=2**14, r=8, p=1, ) key = kdf.derive(b"my great password") # verify kdf = Scrypt( salt=salt, length=32, n=2**14, r=8, p=1, ) kdf.verify(b"my great password", key) |

参考 {#参考}

赞(5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工具盒子 » 写给开发人员的实用密码学(三)—— MAC 与密钥派生函数 KDF