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工具盒子

依楼听风雨
笑看云卷云舒,淡观潮起潮落

骁龙 8cx Gen3 的 Windows 11 on ARM 体验

老早之前写了苹果 M1 虚拟机和初代骁龙 8cx 跑 Win11 ARM 版的体验,转眼都过去一年多了,现在来给这系列再续一笔。

最近为了体验下 8cx Gen3,买了台华为 MateBook E Go 性能版,这也是国内能买到的最便宜的骁龙 8cx Gen3 行货产品,谁能想到有一天菊花标居然成了性价比的代表。

隔壁的 ThinkPad X13s 一副完全不想卖的吊样,官方店都不上架,本质还是笔记本模具换芯;巨硬家的 Surface Pro 9 更是价格直接破万,普通人表示可真惹不起。

买这东西主要也看在二合一的优势上,能当成平板使用,不然就 win 阵营这大部分厂家敷衍的态度,用 ARM 了还套传统笔记本模具实在毫无新意。

骁龙 8cx 系列发展到第三代,又菜又扣的高通终于给 Windows on ARM 芯片挤一管稍微大点的牙膏了。官网对于参数依旧一副语焉不详的样子,实际 CPU 部分采用了 4 个 3GHz 的 Cortex-X1 超大核搭配四个 2.4GHz 的 Cortex-A78 大核的组合,规格比起初代的祖传 A76+A55 算是飞跃性提升。

还有个点就是 8cx Gen3 的设备都是出厂直接原生搭载 Windows 11,之前评测的 Yoga 5G 原厂系统只有 Win10,升级到 Win11 后用的也全是老驱动,各方面的表现可能会有些影响。

本文会更接近于补充性质的体验文这种,建议没看过的先去过一遍前文初代 8cx 的体验,总体体验不会有多大变化:骁龙 8cx 的 Windows 11 on ARM 体验

制约 Windows on ARM 设备体验的主要问题差不多是软硬件五五开吧,一方面混乱的 Windows 生态根本没有几个开发商愿意适配 ARM,使用时毫不夸张的可以说 99.9% 的软件要靠转译,本身 Windows 的转译效率就比较随缘,远不如苹果那边的 Rosetta,运行效率可以说是雪上加霜了。

硬件这边高通的 GPU 驱动这类也是得说还有很大进步空间,别看 PPT 次次吹提升百分之几十,Adreno 系的 GPU 拿来运行 DirectX 性能感人,经常还不如 Mac 那边虚拟机表现稳定。

理论性能

纸面参数有了巨大提升,那自然要跑几个分试试,不过还是那句话,性能测试软件没几个有原生支持 ARM 的,所以跑分效果受转译影响很大,基本还是看个乐,完全和实际体验不搭边,不要一看跑分达到 x86 那边某某 CPU 水平了,就以为体验也有那个水平,根本不是一回事。

测试时基于 MateBook E Go 性能版的 2.11 版 BIOS,各项驱动已经全部最新:

CPU-Z 打开时会报个错,应该是转译导致的:

转译会导致几乎所有的硬件检测类软件失效,CPU-Z 也毫不例外,除了一个总型号,啥也显示不出来,主频也是固定显示个 1997MHz,并不会根据负载变化:

内存之类的信息也都全空白:

分数方面确实进步巨大,不过 32 位转译效果看来是彻底没救了,和 64 位差距非常离谱:

从跑分来看,骁龙 8cx Gen3 转译后的单核性能和农企 28nm 压路机时代的 U 差不多,比起初代那 50 分都不到的可谓飞跃性进步。多核则有 Haswell 架构的 4C8T 水平,单说分数还是很不错了。

R23 这边成绩不错,3100 分有 4C4T 的 6 代 Skylake 架构水平了,相比 8cx 初代提升了 70%:

7zip 基准,7z 是少数适配了 ARM 版 Windows 的软件,可以拿来作为性能参考。7zip 性能更依赖高性能大核,x86 那边 12 代酷睿这类也是 P 核越多的分数越高。

8cx Gen3 得分 35.6,适配过的软件原生性能其实非常可观,已经持平 4C8T 的 11 代 i5 1135G7 这种了:

不过要和苹果对比的话,PD18 虚拟机下分配 8 核情况下,M1 Pro 的 7zip 分数有 48.53,领先高通 40%,这还是虚拟机有点损耗的情况,MacOS 下原生性能还要强不少,有钱又堆料的 Apple Silicon 确实强悍:

Geekbench 5 也有适配 ARM,单核得分 1111,多核 5658:

Geekbench 跑分都有网络留档,所有子项成绩可以自行查看对应地址:https://browser.geekbench.com/v5/cpu/19931739

国际象棋,这个软件实际太老了,对现在新 CPU 各种指令集加成之类都体现不出,也就顺手跑个看看:

有趣的是这种多丛集的 ARM,在 Windows 的任务管理器里似乎是小核显示在前,和 x86 这边 Intel 的大小核相反,不过具体到底怎么显示的确不知道,只是猜个大概:

其他能跑的测试就不多了,AIDA64 内存带宽测试可以正常跑下来,准不准就是另一码事了:

GPU 部分信息给的非常少,高通官网模糊地表示为 Adreno 8cx Gen 3,实际型号为 Adreno 690。这个 GPU 对外信息很少,命名上看可能只是初代 8cx 上那个 Adreno 680 的灰烬超频版。

当然了就算是艹冒烟的马甲,起码 8cx Gen3 的驱动按理也会好一些,值得一测。

系统里 GPU 型号也是显示成 Adreno 8cx Gen 3,测试用的驱动日期为 2022.09.21,版本号为 30.0.3580.4400:

GPU-Z 会直接报错,根本打不开,存在驱动兼容问题:

老规矩请出 3DMark,这回一看居然 DX11 和 DX12 大部分测试都能跑了,也算是个可喜的进步,不像初代一片感叹号:

不支持 Vulkan,反而跨平台的 Wild Life 不能跑:

原生适配 ARM 版 Windows 的 Night Raid 测试里,图形分确实进步巨大,比 8cx 直接翻倍有余:

其它跑分涉及转译,就仅供参考了。DX11 的 Fire Strike 图形分 3045:

现在主流 DX12 的 Time Spy 得分 799,这个分数略高于 N 卡的 GT740,对位核显的话则是和 11 代酷睿的 UHD750 持平:

跑分归跑分,别看 R23 跑分和 6 代 i5 一样,实际体验流畅度差距还是挺大的,8cx Gen3 一到多任务就容易有点卡顿和响应慢半拍。

这 Windows11 的触屏体验虽说有改进,但还是有点问题,触摸操作经常不连贯,搞的就以为是系统卡了,实际接了鼠标就会发现其实系统本身是挺流畅的。

转译与软件体验

转译对普通的日常软件都是可以正常运行的,就不细说了,毕竟这部分的锅可都是 Windows 要背一大半,大家跑的系统都一样,那也就没啥差别。

CAD 2014 依旧是稳定性一坨翔,应该是硬件加速有冲突,打开软件放着不动自己都能崩了,不过新版的还是可以运行的。

PS/LR 之类的 Adobe 系软件其实也都可以运行,但学习版和之前一样都是转译导致安装程序检测系统版本出错,就不给装了,需要自己搞点特殊手段。

在 ARM 平台上是不建议搞什么严谨生产力的,尤其是设计类软件,在有主力机的前提下做个便携辅助设备倒是不错的用途。很多软件不是光装一个本体就完事了,正经干活经常还要各种插件呢,像 CAD 就很多需要搭配天正啥的,转译会搞的大型软件里经常一环出 bug 带崩全局。

既然系统一样,bug 自然也原汁原味,百度网盘开着 64 位转译依旧卡下载:

本地视频这块,这回表现一切良好,8cx Gen3 解码能力非常不错,8K HDR VP9 和 HEVC 都流畅播放,potplayer 64 位也全都正常了,放动画类也没有线条毛刺的缩放 bug,

关于更多各种软件的兼容测试其实 B 站上也有很多视频,毕竟菊花标摆在那,价格也不是很离谱,MateBook E Go 算是 Windows on ARM 阵营里最热门的机型没有之一了,有很多 up 都测了各种软件运行效果,可参考的非常多。

开发者的话,还可以去找微软出的 Windows Dev Kit 2023 的相关评测,同样用的 8cx Gen3,能买这东西的基本全是开发者,得出的结论会更靠谱。

安卓子系统

之前 8cx 的平台上安卓子系统体验不能说是毫无亮点吧,但也可以称得上鸡肋不堪,内存不够也是大问题。现在换了新平台,自然也来继续看看表现。

MateBook E Go 和大部分品牌机一样自带的都是家庭版系统,这里为了测试转成了专业版,开启安卓子系统的过程一切顺利,子系统的安卓版本为 12。

APP 的体验得益于 CPU 硬件性能的巨大提升,也没转译损耗,普通软件的响应速度大幅提升,基本接近千元手机的水平,算是能用。鼠标滚轮上翻误判为点击的 bug 也没了。

子系统下的 GeekBench 5 和 Windows 下面一个水平,ARM 原生的优势尽显:

图形性能则完全是依托答辩,因为子系统现在压根就没 GPU 驱动,而且还是狗血的 ARM 转 x86 再转 ARM,双重翻译后 GPU 性能跌的啥也不剩了,连个骁龙 4 系都不如。

安卓版 3DMark 所有测试都不能运行,除了 SLING SHOT 外全部不兼容:

SLING SHOT 实际也无法运行,进去后就是黑屏:

安兔兔的 3D 跑分下载的都是 Lite 版,因为子系统下 Vulkan 这类 API 全都不支持,OpenGL ES 也就支持 3.0,不支持 3.1:

总分仅有 57 万,这完全是被 CPU 拉起来的分数,GPU 非常的垃圾:

8cx Gen3 的 CPU 部分确实很强,多核性能比起最新的旗舰骁龙 8 Gen2 都丝毫不输:

内存读写和存储性能也都很糟糕:

子系统里的硬盘读写性能损耗大的令人害怕,旗舰 NVMe 直接损耗成低端 eMMC 了,就剩不到 200MB/S 读写,太感人了:

虽然 CPU 性能提升大,但由于微软捉急的技术力,这安卓 12 的子系统 bug 一大堆,总体体验只能说是从负分进步到了零分。

哔哩哔哩装完第一次打开直接遇到卡死,然后还出现好几次 App 无法联网的情况:

还出现好几次所有软件都点击没反应,打不开的情况,这时候就得去任务管理器里把安卓系统进程结束掉,让他重新冷启动再开才行。

资源消耗上也是非常不乐观,App 里看个视频,CPU 和 GPU 消耗均不低,内存也吃到了 10G,纯纯的高耗低能,把续航都给带崩了:

碧蓝航线游戏直接打不开,黑屏就闪退了:

原神可以运行,但因为极端低下的存储性能,进个游戏加载都卡了十几二十分钟。

进去后全最低画质都是卡成个位数帧数的 PPT,人物模型都没法加载,不具备任何可玩性,内存直接吃到了 13G,16G 的机子都不够霍霍的:

王者荣耀啥的 B 站有人测试过,也就三十多帧,凑合能玩级别。

总的来说 Win11 这安卓子系统的水平还是一个字 "菜",很多没用过的会觉得很厉害,实际更多就是 5 分钟热度试过就抛,也就娱乐装个逼还行。

游戏体验

从 3DMark 测试来看,高通的 GPU 驱动有所改进,起码能跑正经 DX11 和 12 测试了,游戏方面也就来多测一点,但也基本是以老游戏为主,毕竟就这理论撑死牙膏厂核显级别的性能,今年来的新游戏还是洗洗睡吧。

独立游戏和 Galgame 这类这里就不再多测了,这种不能运行都是系统转译的锅,反正注意最优先选择官方自带中文的,或者完整内嵌汉化的那种。

极限竞速地平线 4 的 Demo 毫不意外的依旧无法运行,提示配置不达标后,点击继续直接就闪退了:

原神 PC 版毫无改变,点击开始游戏就没反应了,ARM 平台非要玩的话还是搞搞云游戏吧:

战舰世界国服可以正常运行 64 位版了,选择 1920×1200 分辨率全最低特效,帧数稳定性比一代 8cx 好不少,丢帧卡顿大幅减少,在一些突发吃 CPU 场景时会小卡一下,影响不大:

问题则还是切换装备和之前一样会大面积贴图错误,这个问题百分百触发,就因为这一个问题导致整个游戏总体不具备可玩性:

极品飞车 14 原版,整体都挺正常,车辆阴影出现了 bug,导致车身周围一片贴图全黑:

这个问题不大,NFS14 的特效选项里支持关闭阴影,关了后就都正常了,1920×1200 分辨率下流畅度也很不错:

极品飞车 17

画面情况比 14 好不少,阴影光照这类都全正常:

NFS17 虽然已经是挺老的游戏,但 1920×1200 下全最低都让 GPU 吃不消了,非要玩的话差不多就得降到 720p 保证帧数:

四海兄弟 2

这里测的是初版,重置版还是不难为这破 U 了。分辨率依旧 1200P,默认的画质就挺合适,只要把抗锯齿降低后流畅度就很好,完全可以玩:

感觉是高通这 GPU 祖传问题了,这游戏里是阴影贴图各种错误,影响了整体画面:

使用游戏自带的基准测试,成绩为平均 51 帧,四海兄弟 2 的表现出乎意料,总体很不错

孤岛惊魂 3

刺客信条系列要求都不低,阿育家的游戏跑个远哭 3 试试。

1200P 是带不动了,降到 1440×900,全低画质,流畅度也就马马虎虎,二十多针的样子,要提升流畅度还得继续往下降分辨率。游戏本身运行良好,画面基本都正常,没有什么离谱的贴图错乱之类,也就植被之类会偶尔有闪烁情况:

转译对各家的游戏客户端都没啥影响,EA 和 UPlay 都能正常运行:

古墓丽影: 崛起

崛起也是各种评测文里老常客了,选用预设的最低特效,DX11 模式,关闭抗锯齿和垂直同步。

1200p 分辨率,基准测试成绩 25 帧:

分辨率直接降到 1366×768,总成绩提升到 30 帧,基本能玩水平,其实也没啥变化,就山顶场景提升明显一点,GPU 性能不够用限制了,毕竟按 TS 跑分也就 x86 低端核显级别性能。

画面上古墓丽影崛起是表现最好的,完全没有问题,没有出现贴图错误这类,全都正常显示。

外设与驱动

外设的打印机之类没有任何区别,参考前文即可。

MateBook E Go 本质还是个平板,接口方面设计比较合理,左右各有一个全功能 C 口,都能充电和视频输出,先进的 3.5mm 耳机口也有。

使用 Type-C 口直连 MateView 显示器,可以正常输出 4K 60Hz 8bit,不过在外接显示器时,自身屏幕会强制跳回 60Hz,手动强制切回 120Hz 的话,外接屏幕就不显示了:

MateBook E Go 性能版的屏幕是 120Hz 高刷的,不过比较特别的是系统里不能直接选项切回,正常的高刷屏往下也会有很多档位,100Hz/75Hz 之类,它这个切换方式是按键盘的 Fn+R 切换 60Hz 和 120Hz 两档。

这么一看,那不接键盘时岂不是无法切换刷新率了,毕竟虚拟键盘又没 Fn,那倒也不至于,在适配器属性这里也可以切换:

温度和续航

8cx Gen3 基于三星的 5nm LPE 工艺,一看到三星 5nm 估计很多人脸都绿了,火龙 888 给人留下的印象可是在太深刻,何况这次还是全大核的设计。

实际测下来中低负载功耗还好,使用时发热主要在中间上部,也就是下图的红框内:

冬天的情况下哪怕长时间高负载也一直只是温热,不过热量会逐渐传遍整个后盖,整机也都温温的。到了夏天 CPU 位置应该是会明显感受到热量的。

功耗这块,ARM 下没啥能用的拷机软件,AIDA64 只能看个电池放电功率作为整机功耗参考。

单拷 CPU 和 FPU 实际效果是一模一样的,单 CPU 满载时整机功耗不低,25W 左右,两小时不到就能耗干电池。

实际还是有功耗墙的,GPU 负载一高,CPU 就挤下去了,极端总功耗估计可能在 30W 左右。

坏消息:8cx Gen3 满载功耗不低
好消息:因为转译,几乎没有程序能同时吃满 CPU 和 GPU

B 站在线视频开弹幕时,整机功耗 7-8W 左右:

续航测试的话,和之前一样,B 站在线视频循环播放 "天气之子" 电影,1080P 高码率开启弹幕,使用 ARM64 版火狐浏览器,亮度 50%,系统设定 10% 进入低电量模式,刷新率 120Hz,不连接键盘。

B 站弹幕其实是很费电的,加上现在浏览器也不是省油的灯,GPU 负载也差不多有一半,这种情况基本可以看做是中等负载测试:

从上午 10 点满电开始,到下午 16 点差不多正好没电关机,中等负载下续航 6 小时:

对于平板电脑来说续航也算是优秀了,ARM 在续航这块还是很省心的,不用折腾乱七八糟节能设置,CPU 降压降频啥的,直接用就完事了。平时用时亮度低点,开个 60Hz,八九个小时轻度日常问题不大。

之前测的 YOGA 5G 电池容量 60Wh 配 14 寸 1080P 普通屏,开弹幕在线视频扛了 12 小时。而 MateBook E Go 的电池容量为 45.6Wh,总体上就是电池小了四分之一,但是性能,屏幕和硬盘等外围全面大提升的情况下,续航还有一半水平。

对 Windows on ARM 的评价

那当然还是没有任何改变,Windows on ARM 阵营整天出普信机,大部分又菜又贵,在终端价格巨高导致无法走量,无法走量又导致产品价格高的泥潭里根本就爬不出来。

尤其是低端机下限低的惊人,2023 年了甚至还能看到 4+128 的傻大黑粗机型上市,唯一的作用就是体现 MacBook 是多么的划算。

真的是良心全靠对比,和苏菲联想一比,华为成了 WoA 圈内良心;和整个 Windows on ARM 阵营一比,Mac 全家就差把性价比仨字写脸上了。

隔壁 x86 那边现在也不是吃素的,Intel 的全小核 N 系列来势汹汹,总体性能提升明显,能让低端 PC 体验上升一大截,越往后留给 Windows on ARM 的时间空间可都不多。

实际觉得还不如直接拿手机芯片来做 WoA 设备更靠谱点,本身出货量大还能有效降低成本,系统用 Win 又不用自己操心,做两千以下价位还能有效打打安卓。非要搞定制芯片,就是刚赢了苹果又能咋样,还不是没人买,苹果反手就能把 M 系列扔 iPad 上增加出货,而 8cx 只能干瞪眼。

对 MateBook E Go 性能版的评价

虽然 Windows on ARM 不咋地,但是对于 MateBook E Go 性能版这款产品,我个人还是会给予一个中等偏上的评价,100 分制的话,能给个 75 分。

相对于那些拿个现成傻大黑粗笔记本模组往上套的机型,MateBook E Go 算是把合适的芯片用在了合适的产品上,Windows on ARM 挺适合做二合一设备的,提供了零噪音低发热低功耗下稳定的 Windows 桌面环境体验。

在平板这种空间有限的设备上,x86 也是各种发热降频,大家菜鸡互啄一下,8cx 还真能在日常体验这类找回不少面子。

搭载 Windows 的优势自然就是原汁原味的 PC 级网页浏览和 Office 套件办公,体验远超任何安卓和 iOS 系产品,文件管理更是祖传优势,非常的方便。

华为系的生态总体上也加分不少,多屏协同,通信和剪贴板共享等功能都可以用,电脑管家也解决了 ARM 饱受诟病的驱动更新问题:

超级终端可以正常识别:

性能版外围硬件给的也都很不错,屏幕有 120Hz 高刷,硬盘是正经的 M.2 接口 NVMe 的致态 PC005 OEM 版,性能寿命方面都是一流水平,比移动端 UFS 强得多。就是高通平台拉胯了点,跑不满这盘的性能:

本身还内置有单独的 OneKey 一键恢复功能兜底,不然 ARM 重装系统一般人那可真搞不来。

MateBook E Go 性能版适合手头已经有一台主力 PC 的前提下,预算充足的人买个来作为辅助设备,即开即用又没噪音,高通的网卡联网体验很稳定,不像 PC 那边螃蟹拉胯,Intel AX2XX 系列又各种玄学断流之类。

作为第一台电脑的话那显然不合适,Windows on ARM 在遇到问题时没有退路,普通人对电脑本来就各种白痴,要和他讲明白转译之类那还是算了。

注意评价仅针对性能版,性能版起步就是 16+512,而普通版也就是带 4G 插卡的,SOC 用的是上代 8cx Gen2,这个性能要差不少,起步才 8G 内存,这个真不推荐,本身和性能版差价也不是很大。Windows on ARM 对大内存的需求甚至比 x86 还强烈,8G 搁现在根本不够用。

赞(5)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工具盒子 » 骁龙 8cx Gen3 的 Windows 11 on ARM 体验